“正确”地反内卷
文章目录
受到 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:华为内部论坛的这篇雄文火了 的启发,这篇文章更像读后感。虽然并不完全同意文章中的观点,举的例子也不都具备说服力,但给了我不一样的思考。我尝试把作者的论点归类总结,正向地找到“正确”地反内卷方法。
引言
「内卷」这个词,最近可太火了。它如同是邪恶的化身,并引发了大量的如何反内卷的讨论。它也不自觉地出现在我的话语里。
「内卷」的反义词,在一段时间里定义为「躺平」。虽然表明了态度,却摆脱不了消极的评价。
昨天在微信公众号读完这篇文章后,发现「内卷」不见得只有一个反义词。就像「热」的反义词可以是「冷」,也可以是「凉」一样。
“正确”地反内卷
文章通过7个例子,解释什么是内卷。发现很多点还是有共通性的,我尝试总结出了三个方法:「做有目标、有价值的工作」、「强者心态」、「与更高维度对手竞争」。
1、做有目标、有价值的工作
1、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。比如大会堂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,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,蔚为壮观!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。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,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,这就叫内卷。
2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。例如,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,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,以应付审计和巡查,为此,大费周折,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报告,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,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,穷折腾一番,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。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,费钱费时又费力,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,目的只是补程序,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,这就是一种内卷。
4、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。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。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,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,无法实现其初衷,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。
5、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。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艺术,其创作内容只会少于正常尺寸的艺术品,尤其在着色方面,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,微雕微刻的艺术内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艺术创作。这种刻意的微细化就是一种内卷。这是一种自我较劲,一种乐在其中的自讨苦吃,花费了大量时间、耗尽了意志力,不但没有创作出新内容,还得拿个放大镜看,累死人。
7、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。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,就这么几本书,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,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?但是研究仍在深入,精细还能再精细,没完没了。
常常看到有人抱怨团队内卷严重,「xx人的周报xxx字数」「xx人工时都xx,还靠着不走」之类的帖子络绎不绝。你看,这种抱怨就没有价值,发个帖子能给你带来什么,其他人的共鸣吗?如果这就是你的目标和满足感,那当我没说。
我们应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或者事业目标。假如有了目标,就可以通过「做这件事情是否可以帮助我达成这个目标」作为价值衡量点,评价它的意义。
通过这种方法,或许我们就不纠结了。
2、强者心态
3、为了免责,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。每逢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的前几天,下级机构必须响应上级号召,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(或维稳之类)大检查。大家都明白,大部分领导可能连安全生产的资质证书也没有,这些检查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,但还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固定动作,以期万一出了事可以免责,这也是一种内卷。
有本书叫《弱者的武器》,文中讲到马来西亚的农民反抗的方法:「偷懒」「装傻充愣」「假装顺从」「诽谤」「暗中破坏」等。这些都是弱者的解决方案,也像是内卷的工具。
所以破这种内卷很简单,不理会就好了。保持强者心态,有问题就用合适的方法和渠道解决问题。即使没有成功也能接受结果。
弱者的武器也是需要成本的,人生有限,为什么不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呢?
3、与更高维度对手竞争
6、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。例如,僵化的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成长的空间。学生为了考取高分数而被迫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下苦功夫,限制的学生自由的灵性,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。同时,为了比出高下,出题人只好把考试题目出得离奇古怪,比如某某起义谁开了第一枪,谁开了第二枪,谁开了第三枪等等无聊之极的考题,这就是内卷。
盛极必衰这是自然规律,我们无从抵抗。但不见得永远局限在当前领域/纬度。
- 如果你认为团队内卷无意义,何不尝试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,想想你能帮老板解决什么问题,或许你会升值(不是错别字);
- 如果公司在一个领域形成垄断,去挖掘新业务,公司被打败的原因大概率不是因为没守住;
- 如果一个国家称霸世界,去跟天斗,把自然当作敌人。
最近受到一些事情的影响,我把签名改成了「回顾历史,由盛转衰的节点上往往伴随着另一件事——封闭」。我认为「封闭」也是一种内卷。所以内卷严重,可能也意味着衰落即将来临。